“香港皮革大王”的第二事业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你的学校,或许有一栋“田家炳”大楼,它和它的“兄弟们”散落在全国各地93所大学、166所中学、44所小学和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里。然而,7月10日,它们的“父亲”——香港著名实
你的学校,或许有一栋“田家炳”大楼,它和它的“兄弟们”散落在全国各地93所大学、166所中学、44所小学和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里。然而,7月10日,它们的“父亲”——香港著名实业家、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。当日,田家炳基金会发布讣告称,田家炳先生于10日上午辞世,享年99岁。
资料显示,田家炳生于1919年,祖籍广东大埔,早年于南洋创业,1958年举家移居香港,创办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,生产塑胶薄膜和人造皮革,被誉为“香港皮革大王”。
田家炳一生爱国爱乡,视慈善工作为第二事业。1982年,田家炳捐资创办田家炳基金会,专门从事捐办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文娱等公益事业,其中捐建教学楼之外,还捐建乡村学校图书室1800余间、医院29所、桥梁及道路近130座,以及其他文娱民生项目200多宗。
田家炳最后一次公开露面,是在2017年3月11日,他接受了家乡大埔县县政府领导一行的拜会,并现场即兴演奏了一段二胡。
越南瓷土生意开启从商路
1935年,田家炳不足16岁时父亲逝世,便辍学从商,肩负持家重担。1937年远赴越南推销家乡瓷土。
据央视2007年报道,20世纪初,田家炳跟着许多大埔同乡在越南西贡做家用窑厂生意,将家乡的瓷土加工成面浆,运到西贡,卖给开瓷器厂的老乡。
1939年,由于日军侵华,家乡港口被占领,瓷土来源中断,田家炳转往印尼从事树胶工业。后感于印尼排华风潮日盛,又为了让儿女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,田家炳于1959年毅然举家迁到香港,在新界屯门填海建厂,生产塑胶薄膜和人造皮革。
据《梅州日报》2009年报道,上世纪50年代,田家炳在元朗的屯门海边购买了30多万平方尺的海滩,移山填海兴建起了一座人造革制造厂,引进先进机器设备,请来日本工程师安装机器,训练职工并聘请英国技师。1960年底第一批人造革出厂,以质优价廉很快打开销路。
彼时,田家炳的皮革厂可生产适应各种需要的1000多种人造革,在经历了1965年的银行挤兑、1967年的骚乱、1973年的原油价格暴涨、1975年的世界经济大衰退等一次又一次狂风巨浪的冲击后,仍屹立不倒,成为当时香港最大也是东南亚最大的人造革制造厂,田家炳也因此被称为“香港皮革大王”。
慈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
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田家炳曾在东华三院、博爱医院等多家慈善机构担任要职,推动社会福利工作。
1982年,本着“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”的理念,田家炳捐资创办田家炳基金会,专事捐办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文娱等公益事业。
1983年,第一所以“田家炳”命名的香港保良局田家炳幼儿园首先创立;1984年,广东省大埔县家炳第一中学启用;1987年,基金会捐办香港仁爱堂田家炳中学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,在积极回馈香港的同时,田家炳基金会也致力支持内地的教育事业,订定资助师范大学与中学的申请章程,大规模捐建各省市区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和田家炳中学。在教育部、各地教育部门、多位香港教授学者的鼎力推荐下,再加上各地政府和学校资金配合,基金会所资助的学校遍布全国34个省市区。
查阅田家炳基金会官网发现,该基金会的受惠机构,包括香港中文大学、新加坡国立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等大学,以及多所专业学校、小学、幼儿园。
卖豪宅兑现助学捐赠承诺
2001年,受香港金融风暴影响,田家炳基金会的资金收入急剧下降。田家炳为了兑现早已承诺的捐赠项目,把自己居住了37年、位于香港九龙塘高尚住宅区的700多平方米豪宅,以5600万港元卖出,自己和太太却住进了出租房。
田家炳在2006年接受《南方日报》采访时称,“已经答应了别人的申请,有了承诺就要做到,于是我就下决心把房子卖掉助学。当时,我有20多个子孙在香港,但他们都成家立业了,我和太太要那么大的房子干什么呢?别墅卖的钱可以捐助20间学校,我也尽了绵薄之力了。”
2009年,田家炳将名下全部物业转赠予基金会,自己仅留少量养老金,并广邀社会贤达参与基金会管治,自己退任为无决策权、无投票权的荣誉主席职衔。
田家炳曾对媒体这样说:“我将自己创办的实实在在捐出去,自己变成无壳蜗牛,过低调生活,可见是真心做。”
田家炳的高风亮节,赢得社会各方的称颂。1994年,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“田家炳星”。此外,田家炳还荣获广东、青海、福建、云南、湖北、海南、黑龙江等省政府颁授的荣誉奖章,被全国80余市县授予荣誉市民,数十所大学聘为荣誉教授、荣誉博士与院士荣衔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皮革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pgzz.cn/qikandaodu/2021/0209/355.html
上一篇:篮球皮革材质比较研究
下一篇:海滨花园(外一首)